在google輸入情人節三個字,看著一個又一個圖文並茂的攻略清單,彷彿吃什麼、去哪裡打卡、禮物得到什麼,已成為情人節在這都市裡存在的意義。常說香港人出名講求實際,這種特質又如何體現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之中?
「在香港,情人節過後永遠是分手高峰期。」曾有人如此笑言。一來所有想要身邊有人陪的佳節都暫告一段落,二來情人節由一束花,以至一頓飯,對情侶都可以是考驗。可是,與其行禮如儀,每年都苦惱如何超越上一年,不如嘗試見微知著,在日常生活上先觀察對方的需要,再送上心意?在繁忙生活裡,我們最花不起的就是時間,但若然身邊人長期手凍腳凍,你可會願意為對方親手織一條溫暖牌頸巾?
fast-fashion連鎖服裝店林立,衣服變得唾手可得,毛冷舖大概是不合時宜的存在,卻仍棲身於各區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旺區舊樓樓上、別有洞天的舊式商場和人來人往的街市。在元朗大橋街市入口處附近,就有一間蚊型毛冷舖,無論是用盡每吋空間展示的手織毛衣披肩,還是色彩繽紛整齊排列著的冷球,都令人好想捏一把,感受冷線柔軟的觸感。吳太一開始是毛冷舖的兼職,到沙士後接手經營舖頭,見盡不同類型的客人,有男有女,有戀愛大過天的年輕人,但更多是想為孩子度身訂造冷帽毛衣的新手媽媽。「雖然成日話係幾年換一批客人,但也有客人由佢個細路出世,幫襯我到入大學。」
兩支冷針如魔法棒般,把冷球幻變成獨一無二的溫暖牌,魔法秘密大概是織者的心意和毅力。要由零開始學起,除了不停把YouTube教學片慢鏡重播,還可以有什麼方法?「最易上手一定係織頸巾,用粗冷一幅過。」視乎客人需要,很多毛冷舖都會幫忙開針和收針,同時出謀劃策,由用哪種毛冷到花樣款式設計都傾囊相授。「羊毛一定係保暖同最有彈性,但綿線就比較吸濕排汗,就算唔係冬天,坐冷氣房一樣可以。」時下流行各式各樣的手作班,大多是逐堂收費,但在這裡只需一次過付上數百元,便可以成為吳太的永久學生,不限學師的次數和款式。「邊計得咁多。」她邊說邊翻出身後一本本日文編織書,縱然看不懂日文,但她總能無師自通,理解上面不同的圖樣織法。
講求實際,不一定等於是物質上無止境的追求,也可以是易地而處,為對方設想的態度。「以前一啲搶眼嘅毛冷好受歡迎,好似有一個個毛毛球嗰啲;依家大家都鍾意實際啲嘅款。」選擇沉實穩陣的顏色是方便另一半的日常襯衫配撘,而防敏感的BB冷也是想對方著得更舒適。戲稱自己是「織女」的吳太,現在卻已甚少織給自己家人。對她而言,更實際的是令家人學會編織,可以按自己或下一代的需要「自給自足」。
手織的溫暖,對象可以是另一半,也可以是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毋須大時大節都可以傳遞,但最重要還是那份心意。情人節固然需要一點儀式感,但一年其他的364日如何過,如何令對方、令自己都開心自在,更是一個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