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踏進房間時,陽光從窗扉灑落,穿透細小的縫隙,你會好奇探看窗外景象,還是先細心觀察光線折射下你所身處的空間呢?
「窗外和窗內好像是兩個世界,外面是很嘈雜的街道,裡面卻可以很安靜。我好好奇大家第一次發現『塵』嘅moment(時刻)係點樣?影相成日會好怕被一粒塵埃影響,(在荒廢地方拍攝)有人會想先移開地下那些樹枝雜物,拍攝出很乾淨的畫面,但『境隨心轉』,我會想保留,可以看到之前的人來時的痕跡。」
經營《香港遺美》@hkreminiscence 專頁的攝影師Hiuman(林曉敏),喜歡拿著相機無目的地遊走在那些荒廢無人的空間,在一個個陽光穿透折射的空間𥚃,拾遺紀錄它們當刻的面貌——如「死場」般商場內,店鋪大門緊鎖,玻璃貼著昭示不同年份的紙條,地上散落多封信件;丟空多年的女童院內,正中央斜放著一張椅子,剝落的牆上能看到曾髹上藍、綠、黃、白油漆;空蕩蕩的濾水廠,窗邊用布簾劃出了細小的空間,擺放著一張床、一個枕頭,或許是負責守夜的員工休息地方。窗外景色固然吸引,然而窗內的世界在微塵中也訴說著故事。
以「明窗塵」為展覽主題,Hiuman選擇了十多張橫跨2016年至2023年在香港各隅拍下的照片展出,然而共通點卻是那些地方已經拆卸或即將拆卸。「大部分的照片我都不是特意在它拆卸前才去影的,很多都是我去完,上網搜尋資料才認識更多。很多人會覺得建築商和這些舊建築是一個對立的狀態,但現在多了建築商在重建時搜尋到我以前拍下的照片,找我去做分享當時拍攝的故事,很有趣。」
近年城中的老店、手藝、霓虹招牌逐一消失,成為大家眼中的「遺美」,Hiuman的專頁亦不時分享這些即將消失的老店和招牌,但她坦言,更喜歡的是遊走在廢墟拍攝,在建築物不知何時突然面臨清拆前,用照片留住當下的面貌,捕捉光線下的微塵碎片,猜測當年曾在這裡發生的故事——或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香港遺美」。
《明窗塵》攝影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月19日(逢星期三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artellex.hk(九龍長沙灣長義街2-4號新昌工業大廈2/F 204A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