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23

一件衣服的壽命可以有多長?

#人人造針黹



返學著校服、返工著返工衫、出街著出街衫、瞓覺著睡衣,衣服向來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環,因應不同場合穿上不同的服裝,但在Fast Fashion(快時尚)產業盛行的時代,衣服更像是「身外之物」,不少人衣櫃裡堆積著只穿過一兩次的衣服,待換季便以「斷捨離」為由送往回收箱或堆填區。

你又有沒有想過,衣服是回憶的載體,能夠把故事留下來傳下去?


「Slow Stitch(慢針黹)就像Fast Fashion(快時尚)的相反,慢工出細貨,比較多個人化的設計,而Slow Stitch Nomad(『人人造針黹』計劃)除了是希望讓大家學會respect(尊重)製衣這門工藝之外,慢下來一針一針(縫紉)其實是一件很療癒的事。」

從事時裝產業多年的 Toby 時 間 衣 務 所 FashionClinic by T 自2020年起首次在灣仔藍屋進行「慢針黹在藍屋」計劃,透過了解該區的老街坊和建築物,與40名「牧民」參加者一針一線地在回收的舊布上刺繡,最後組裝成一條帳篷裙,後來又回到她生活的天后社區,把區內不同角落充滿個性的小店街坊,與「牧民」們刺繡在一件代表著已結業的祥利冰室伙計恤衫上。


在計劃之初,Toby曾想像能為全港18區都做一件Slow Stitch藝術品,最近她便在油街實現舉辦為期半年的「人人造針黹」@slow.stitch.nomad 參與式展覽及工作坊,收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紀的人的「香港印記」。「雖然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individual(個別的),卻也代表著一份集體回憶。有一個媽媽跟她的小朋友來工作坊,帶了一張與麥當勞叔叔合照的相片,小朋友身穿著一件麵包超人的T恤——這些都是我們共同的『快樂icon』。我那天才知道原來現在香港只剩下一個麥當勞叔叔。」





Toby希望衣物能夠傳承到香港的identity(身分)。「有一個專程從長洲出來參加的auntie(姨姨),她拿著婆婆和她的黑白照片,說她便是靠『葵斗碗』(藍白色豆腐花碗)養大的。她已經是癌症第四期,所以希望可以在離開前留下這個故事。」試想像一件刺繡著一代人故事的衣物,若能再添上下一代的故事,又再傳下去,這些原只會送到堆填區的「布料」能盛載多少故事呢?利用棄置回收的白恤衫、床單、舊布作為刺繡布,Toby坦言偏喜歡這種對比:「從垃圾變成創作,是一個很極端的對比,希望可以用最少的資源製作最深遠影響的作品。」

在快時尚盛行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更提醒自己,衣服不只是消耗品,還是每日陪伴著我們生活的「紀念品」。

圖5-6為Fan Ng吳凡所拍


SLOW STiTCH NOMAD @ Oi! #人人造針黹
日期:即日起至5月12日(工作坊另需報名)
地點:油街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