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3

所謂全面「復常」

#復常 #後疫情時代 #香港旅遊



全面「復常」,即將恢復的是什麼?而當「全面復常」真正來到後,我們又可會懷念某些在疫情時代變得「不正常」的地方?


疫情時代下,一個個超現實的畫面片段改變了我們每個人既有的認知:球場一夜變成檢測站、200元一盒的口罩被搶購一空、空無一人的鬧市和大型商場、嚴寒下急症室的病人於戶外候診……三年多過去,「不正常」成為「日常」,我們驚覺疫症到來前的光景在回憶裡已變得模糊難辨,我們所生活的地方,到底改變了多少?

疫情下的入境政策令東方之珠黯然失色,專為遊客而設的購物大道門可羅雀,而一些馳名老店如珍寶海鮮舫和蓮香樓亦從此成為過去。但昔日人潮如鲫的熱門觀光景點,在疫情時代不一定就是冷清。平日的尖沙咀海傍少了自拍神棍和代客拍照的流動檔販,卻成為不少人的散步或街跑好去處,青春少艾們倚著欄杆互吐心事,也不再因為旁人的近在咫尺而尷尬;主題樂園的熱鬧墟冚程度或未勝從前,但更多本地年輕情侶和家庭視之為外地旅行的替代,會在樂園的酒店先staycation一晚,翌日再入園遊玩;而山頂纜車重開後,也吸引很多人借機到半山「城市散步」一番。





以往香港人總把一些地方劃分為遊客區,那些旅客必到之點,卻和香港人的生活割裂;但當這些年外地遊客絕跡,有些地方卻意外地重新進入本地人的日常視角之中。位於佐敦以光速餐聞名中外的茶餐廳,以前總要戰戰競競地快速完成埋位、點餐、進食等一系列指定動作,飲品因空間所限永遠要後上;現在的食客都是本地人,門外排隊的人龍短了不少,壓迫感不再,甚至可以緩緩享受著一口多士一口凍奶茶的滋味。旺角鬧市的一些小食店,一份魚蛋燒賣的價錢也由天價回落,變回真正的「平民美食」。

若果「復常」指的,是時光倒流一切回到疫情之前,我們可會陷入另一種不適應?「以前行呢度一定要小心睇路,如果唔係好易俾行李箱碌到腳。」在元朗的福康街壽富街,曾幾何時圍繞正中央小巴總站的,是密集的葯房和兌換店,人滿為患的程度比起上水火車站一帶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由行旅客搜購大包小包的日用品,然後在窄長的街上就地整理行李箱,方便直接乘坐回口岸的小巴。當下,往返口岸的小巴仍然停駛,兩旁的吉舖多了,可是路面感覺變得前所未有地寬闊,而倖存下來的藥房,售賣藥品之外亦賣廁紙、清潔劑和洗頭水沐浴露等滿足本地街坊需要。

經過了三年多的「與世隔絕」,在振興經濟的前題下,如何平衡遊客和本地居民兩方面的需要,不會因為過多遊客而令街道變得更擠迫,生活選擇變得單一.....在疫情時代下種種「非一般體驗」,可會啟發大家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