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1/2023
40蚊,可以吃什麼?
#最低工資 #基層家庭 #低收入人士




今年1月中,行政會議通過將香港最低工資水平從2019年訂下的37.5元調高至40元,相隔4年後增加6.7%;建議待立法會通過後,將於5月1日生效。新聞一出,便有不少討論聲音直指最低工資水平已凍結四年,即使調整時薪至40元仍然太低,有人更將最低工資水平與麥當勞的巨無霸餐餐價(42元)比較,嘲諷時薪40元就連巨無霸餐也買不到。
以麥當勞餐價對比最低工資水平,對不同人來說有不同意義;然而一日三餐所需的成本、街市買餸的物價等,的確是不少市民衡量工資、計算收入支出的重要指標,認為最低工資應「至少要夠食一餐飯」。那時薪40元的最低工資水平,放在如今的香港,足夠吃一餐飯嗎?
除了麥當奴快餐,被譽為「窮人恩物」的雙餸飯,無論在深水埗土瓜灣等舊區,還是在中上環灣仔商業區,基本都要約30-35元;茶餐廳碟頭飯則動輒要45元以上,收取50或60元亦比比皆是。再看菜價肉價,買一斤菜早非十元八塊的事,就算走進街市買一份用筲箕裝著的蔬果,數個番茄幾根瓜也需要十多塊。即使在一些較多基層居住的社區,偶爾會看到一些「街坊餐」,以低於市價近一半的價錢讓街坊吃上一餐半餐,然而香港的物價及其他生活成本持續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去年3月公佈的收入及工時調查報告(2021年5-6月期間的數據)顯示,目前香港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數約1.4萬人,而時薪低於40元的則有7.3萬人,佔就業人口不足2%。平日走在街上,細看餐廳或店鋪門外張貼的招聘告示,卻會發現店務員、洗碗工人等的時薪已普遍高於45元,比新訂的最低工資水平還要高,但不少僱主仍慨嘆請不到人.....
種種數字和現象究竟反映了一個怎樣的現實?政府又應如何去兼顧僱主僱員各自的利益,以制訂適切於香港環境的最低工資水平?在提升最低工資的同時,各項津貼申請的門檻又會否調整,才不至於出現令低收入家庭不敢「賺太多」而失去獲取津貼的資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