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23

Barbie World in HK

#城市散步 #香港建築 #公屋 #唐樓 #長洲 #半山 #上環 #觀塘 #華富 #油麻地 #佐敦 #粉紅色 #Pink #barbiepink



不肯定《Barbie芭比》電影在香港有沒有像外國一樣,掀起衣飾打扮上的粉紅旋風——起碼在街上看來並不常見,或者因為Barbie Pink真的很不容易駕馭。然而香港街頭上的粉紅色仍是不少,尤其是建築物。

在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粉紅色開始成為女性氣質的標誌色(一如藍色成為男性的標誌,雖然背後有著商業推廣的因素,但能夠成為主流也自有它的原因); 但隨著這一百年來性別意識的改變,色彩的象徵意義也不再囿於從前的定調。


然而在建築物外牆用上粉紅色,背後又顯示出一種怎樣的美學和功用?








由鬧市中心到離島鄉郊,由公共屋邨到半山私樓,由舊式唐樓、村屋別墅到現代高廈,由單幢物業到巨型屏風樓,由公園公廁欄杆石牆行人天橋到街市和學校.....各區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同深淺度的粉紅色,用在不同設計和功能的建築物之上,雖不至於像別稱「死亡芭比粉」 的Barbie Pink 那麼嬌豔,但也的確讓它們在密密匝匝又參差雜亂的城市建築當中,起著某種「醒神」作用。

不少舊式公屋都曾經被髹上粉紅色,雖然是政府部門主要出於成本考慮的結果(一如另一種常見的「公屋綠」),但因為十分普遍,久而久之也成為大眾「公屋情懷」的重要元素之一,倘若翻新時改塗上另一種顏色,反而會讓人感覺陌生。而粉紅色對於歷盡風霜的舊樓來說,也的確有著「回春」的作用——一些數十年樓齡的舊樓在翻新時,都會選擇髹上鮮艷的色彩(粉紫色也是另一個常見旳選擇),猶如長者普遍喜歡鮮色,好讓自己看來精神一點。至於為什麼新式私樓高廈也用上粉紅色,則可能跟發展商的行銷方法有關-十多年前,某本地發展商旗下的私人屋苑大部分都披上一身Salmon Pink(三文魚粉紅色),也成為了某一種品牌標記。





在印度城市齋浦爾(Jaipur),不少著名歷史地標建築都用上當地盛產的砂岩(Sandstone)建築,外牆也髹上粉紅色,齋浦爾也因而有著「粉紅之城」的外號。香港早年盛產花崗石,多座仍保留下來的殖民地建築都以花崗石建成(例如中區終審法院大樓),灰色也成為當時的城市主色調。隨著戰後混凝土的大行其道,外牆可以髹上不同顏色,以至後來玻璃幕牆廣泛使用,樓宇的外型色彩也記下了不同年代的建築技術和審美觀念。

在這個城市當中,應該還散佈著更多的粉紅色建築,你最愛的,又是哪一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