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紙本
- Blog
-
Collaborations
-
Shop
-
About Us
17/08/2023
TAXI DRIVER「的士_」?
#公共交通工具 #香港的士 #的士司機 #hktaxi
遇上一個友善又周到的的士司機,可會令你一整天都心情暢快?那麼大家坐車時,在全港一萬八千多部的士當中,遇到這種「的士大佬」的機率又有多高?
一如偶像團體有所謂「門面擔當」,每個城市都需要「形象大使」。即使沒有藝人的出眾外表,遍佈街頭的「的士司機」也可以成為遊客眼中的城市大使,而像倫敦、紐約和東京等大城市,都發展出自家一套「的士文化」,成為地方特色一部分。
但在香港,的士為什麼總是出現在負面新聞當中?不是濫收車資,便是拒載或兜路,更被內地遊客負評為「紅的」變「黑的」;而近日因為啟德郵輪碼頭出現由「人等車」變成「車等人」的狀況,的士業界又再成為批評焦點。
按運輸署數字顯示,本港有18,163輛的士,包括15,250輛市區的士(紅色)、2,838輛新界的士(綠色)和75輛大嶼山的士(藍色),平均每日載客量接近100萬人次。雖然的士是本地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但有別於巴士及鐵路,一直以來政府都限制的士牌照數量,在市道興旺時,更令的士牌變成投資甚至炒賣工具一種,高峰時期市區的士牌甚至高達七百萬一個(近年下跌至四五百萬一個)。但牌價高不等於的士司機收入也好,因為不少司機都是向車主租車維生。在扣除租車及油費等成本後,每月平均收入其實並不高,要多走幾轉或減少空車往返,才能承擔高昂的租車費用。
在生活重擔下,不少的士司機的「負能量」,乘客在一踏入車箱時便能從對話語氣中充份感受。當然生活壓力不足以成為服務差或無禮貌的借口,但的士行業結構一直不改變(永久性牌照只控制在少數私人商家手中,租金長期高企),而香港一直未能發出新的士專營牌照,並改善現行規例,令傳統的士與Uber對立的狀況持續,服務也無從改善,讓遊客和市民首當其衝變成「前線沙包」,甚至成為不良司機劏客的對象,相信是誰都不想見到的情景。
除了加強刑罰,如何從根本去改變行業現時的營運生態,減低司機的生計壓力,大家遇上友善司機的機會也會大增,的士才有望成為香港的門面。
<
返回
首頁
紙本
Blog
Collaborations
Shop
About Us
Follow Us
︎
︎
Contact Us
︎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