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23
「呢度個vibe好正!」
#大南街 #深水埗 #城市美學 #獨立書店 #街道多元




vibe一詞,近來在香港似乎愈漸頻密聽到,常指一個地方所彌漫的氛圍氣息。若果一間café的vibe,主要是以裝潢和食物去營造,反映店主的個人品味;那麼一條街的vibe,又是透過什麼去建立,呈現著哪些人的何種面向?
「重視設計,其實是重視一個地方的視覺,是整個城市的美學。」2016年在大南街創立common room & co (openground 前身)的林欣傑曾在以前的訪問中如此說道。 @openground_hk 地下一層現在主要提供咖啡輕食和售賣設計相關的出版,樓上則是展覽空間。白色輕巧的裝潢,令人聚焦在展覽內容和設計選物本身,也突出空間裡的每一個人:在中間長檯傾project的、在窗邊發呆的、爬上窄長樓梯去看展覽的……在擠迫的城市中,很多意念和想法,都需要這樣一個空間去交流,去醞釀。
「最深刻的是,曾經有個住愉景灣嘅伯伯,佢好想做啲布偶戲公仔同佈景和其他人分享,我哋就教佢用我哋部laser-cut機,最後又真係得咗喎。」任職openground店長五年多的Eva,覺得這裡是一個實現各種可能性的地方。重設計,也源於對人對地方的關心,所以openground一直積極走出社區。以為講設計講藝術,對象就只能是文青?在去年底,他們便曾聯同其他單位,和一班街坊收集區內不同聲音素材,例如石油氣罐與地面的碰撞聲音,再重新設計成多個散落在區內不同空間的聲音裝置。除了用聽覺連結區內人的記憶,這些得意好玩的「玩具」,同時備受小朋友的青睞。
如果說openground的存在是出於看到香港在視覺美學上的需要;近年在同一條街或附近新開的店,例如集茶室自修室鋼琴角於一身的半杯寮、室內抱石場尚山岩館、唱片舖White Noise Records,又或是兩間獨立書店:一拳書館和獵人書店,都或多或少源自店主們眼中香港人當下的需要。


「2023,你想來一場怎樣的革命?」開業未夠一年的獵人書店 @hunter.bookstore ,最近櫥窗貼上的這一句大字,引來上至師奶阿叔,下至學生哥學生妹駐足察看。「唔知幾時開始,香港人覺得革命兩個字好危險,變咗哈利波特入面個佛地魔咁。」店主文萱和Wayne覺得,只要你願意跳出舒適圈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改變,例如嘗試完成一本書一個課程,已是一場精彩的革命。對他們來說,革命是持續的,書店落戶大南街只是開始。自言是introvert的文萱,把收銀位置設在樓梯下的一隅,刻意減低自己的存在感,開業後卻常擔任書店活動主持,和嘉賓讀者一同思考和交流。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們將踩過界,出版自家首個刊物。
希望2023年的大南街迎來怎樣的革命?「賣咩都唔係問題,最緊要係穩打穩紮知道自己想點。」文萱這樣說。咖啡、文藝、漫活……這些是很多人對大南街的印象。和大南街一些店主的閒談中,大家不約而同都說有段時間滿街都是café,甚至街裡街外人都常傻傻分不清哪一間,漸漸才變成眼下的多元。大南街的店少有聯乘推廣宣傳,但當不同的店專注做好自己的內容,這些個性風格聚合在一起,自然產生大家所說的協同效應,吸引著各式各樣的人。「各有各做」並不等於各家自掃門前雪,大南街店主之間也有一個WhatsApp互助群組。「例如臨活動時個projector壞咗,大家都會盡幫。」Eva說。
沒有由上而下的規劃,一條街的店舖組成或者都是一期一會,正因如此,有些特質,縱使是無以名狀,就是如此生成、積聚。但一如香港其他地方,大南街的店舖亦不斷更迭流轉,openground在虎年將盡之時宣佈即將結束營運。日後,這條街道的vibe,又會怎樣變化?
圖 3 & 4: photo by Bertha Wang @berthawan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