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進出啟德機場的飛機,與民居距離到底有多近?
啟德機場是不少香港人眼中的「舊機場」,於1925年至1998年運作期間,雖只有一條跑道,卻是當時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為全球第三高,貨運量更冠絕全球。對於未曾經歷過啟德機場的新世代,或只會聯想到「舊機場」、「九龍城」、「地圖上顯眼延伸出來的那一塊」......甚或印象模糊得只知道現址的啟德新發展區。然而對於曾坐在飛機上降落啟德便興起一份「回家了」的感覺,或者在附近一帶居住、每天目睹飛機在頭上掠過的市民而言,啟德機場總有一份赤鱲角取代不了的特殊感情。
位於市區中的啟德機場,毗鄰便是九龍城及土瓜灣,且三面環山,曾被稱為「全球十大危險機場」,不少航空公司亦只會安排具有豐富經驗的機師,駕駛於啟德機場降落的航班。從1998年起至今一直拍攝啟德機場和周遭社區變化的攝影師朱迅 @birdychu(Birdy)分享道:「格仔山是一個很重要的signal(訊號),當時的機師看到格仔山,便知道需要轉方向降落。我當年經常在不同大廈天台觀察,會看到每個機師降落的弧度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而因為機場靠近九龍城,當年不時會看到機師及空姐們,在上機前到九龍城吃飯和買蛋撻,跟現在很不同。」

在七八十年代坐著飛抵啟德機場的航班來港工作和生活的加拿大籍攝影師 Greg Girard @gregforaday,同樣認為這個「就正正位處市區之中」的機場,令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最震撼的是,在香港生活的人,尤其是在啟德附近工作和居住的人,每日就在這些巨型機身低空飛過的巨響下,營營役役地生活。當時若你走在九龍城繁忙的街頭,全然不會有種附近有機場的感覺,直至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一架巨型飛機在你頭上穿梭於建築之間,耳邊則傳來一下刺耳的聲響,但隨即又回復街道原來的喧鬧。」
在啟德機場運作之時,坊間總流傳一種說法,指生活在九龍城唐樓裡的人,伸出晾衫竹便能碰到機身。Birdy笑言:「其實真的有可能!但肯定的是,當時有說坐在飛機內的人能看到唐樓單位內的情境,倒是真的,至少電視機在播什麼都能清楚看到。當時飛機的距離就是這麼近。我第一次上九龍城唐樓天台拍攝時,一上到天台便有一架飛機在我頭上飛過,耳邊完全聽不到引擎以外的聲音,正是當日這份震撼,驅使我開始著迷於拍攝啟德機場,甚至每晚到不同的天台上,嘗試勾勒出降落的路線。」

啟德機場於1998年7月6日關閉,距今將近25年,機場附近地段亦慢慢從荒地發展成商場住宅,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曾經在啟德機場停運前堆滿打卡人潮的停車場大樓早已拆卸,延伸出維港的三千多米跑道亦建成跑道花園,旁邊的九龍城、土瓜灣區亦逐漸面臨清拆重建計劃。此時此刻,透過攝影師當年拍下的照片,將新舊對照,又能否為啟德機場所經歷的年代,填補一點想像空間?
《再見啟德,謝謝你》攝影展
日期:6月30日至7月30日(逢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上環磅巷28號 @bluelotusgallery
Photo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1. Birdy Chu, Prime time of the Dragon City, Hong Kong 1998
2. Birdy Chu, Insanely Close, Hong Kong 1998
3. Greg Girard, Kai Tak Airport runway and Kwun Tong breakwater, Hong Kong 1988
4. Greg Girard, Rooftop and Plane, Hong Kong 1989
5. Birdy Chu, Kai Tak from Kowloon City Road, Hong Kong 1998
6. Birdy Chu, Wings and Riddles, Hong Kong 1998
7. Greg Girard, Cathay Pacific 747-300 passing Kowloon Walled City, Hong Kong 1989
8. Greg Girard, Kai Tak Airport view, from Jay’s Incline, Hong Kong 1992
9. Greg Girard, Students after school, Kwun Tong breakwater, Hong Kong 198710. Birdy Chu, Last Farewell, Hong Kong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