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舊之外,為香港這個城市留下記錄,還有什麼意義?
霓虹燈牌、手寫招牌、老店、戰前唐樓……甚至是每天乘搭的交通工具都一直在拆卸或更迭,每次傳出結業、拆卸或重建的消息時,總會掀起短暫的懷舊熱潮,吸引不少市民到訪留影。而當攝影師、藝術家或收藏家在各自的領域為昔日風貌留下一份記錄時,也難免會被扣上眷戀舊物、消費情懷的標籤,背後的心思及作品帶來的思考,也可能會被忽略。
「香港是一個密集發展的地方,經常會看到整路和很多地盤,變化得很快——即使只是隔了一兩年也會有很多改變,而在當中生活的我們也會受環境變化的影響。」 以黑白風格繪畫香港景物,嘗試結合故事呈現景物的本地畫家 @penso ,坦言沒有刻意要繪畫舊風貌,更多的是記錄自己生活日常當下所見的景物建築,如小時候生活的油尖旺區、新填地街,個人很喜歡的深水埗、曾每日往來工作室的新蒲崗等,只是往往畫完一個地方,不久後總會迎來地方即將遷拆的消息,或者見證其逐漸被改變。
「以前的人常說『借古鑒今』,所以我們在念舊之外,其實也要思考現在和未來,不能只留戀過去。例如珍寶海鮮舫離開,很多人會關注會影相,但其實還要思考下次類似情況可以怎樣保留怎樣做。就像我的故事(《回憶見》)的結局,其實也是想帶出同一個道理。之前我曾想過自己若要突破,就不要繼續畫香港元素;但後來發現原來可以繼續繪畫記錄香港景物,同時思考能否用另一種形式去帶來更多不同。」
換另一種形式去「記錄香港」,對於另一位本地畫家 @po_hung_art而言,則不一定侷限在香港元素上,有時候透過比較兩個城市之間的異同,也能讓人更了解自身城市的文化特色。Po Hung的《雙城記》展覽除了把香港的景色帶到吉隆坡,亦嘗試把吉隆坡的景色帶到香港。「我選取了一些兩個城市的特色元素去作對比,例如用吉隆坡的茨廠街去對比香港深水埗街頭,或者用當地的茶樓、街頭小販等,與香港對照。」


「馬來西亞是一個非常能感受到香港文化輸出的地方,近來先後去了兩次書展和展覽,有很多喜歡香港、熟悉香港的人會過來,告訴我他們都是看著香港電影長大。很多人以為香港文化輸出只是停留在輝煌的八九十年代,但在馬來西亞時,卻發現他們無論新舊歌手都能認出,反過來也讓我們重新發掘和感受到香港近年的文化風氣。」
@penso 《回憶見》漫畫體驗展
日期:即日起至7月7日(逢星期一、二休息)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西營盤第二街2A @ztoryteller.gallery
@po_hung_art《雙城記》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7月22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6時(星期四至六開放至晚上11時)
地點:佐敦志和街1號登臺酒店地庫 @hotel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