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暴雨連連,有時候早上還是天清氣朗,下午或傍晚卻天色驟變下起大雨來;剛過去的周六,從深夜起便下起大雨,一直延至翌日傍晚才吿休,而伴隨著大雨襲來的,還有轟耳的雷聲和不時閃爍而過的閃電。
狂風暴雨下,留在家中或室內地方固然是最安全的做法,亦能省卻冒雨前行、衣服鞋子濕透的麻煩,但你又可曾好奇,鏡頭下暴雨連連閃電交加的香港是怎樣的?
閃電就是一閃而過,瞬間發生的事。要拍攝一張閃電照片,運氣好時留在家中眺望遠方,或能剛好目睹或捕捉得到,但亦有不少喜歡攝影的人,會留意天文台的雷達及閃電圖像,查看閃電位置和雷雨區的走勢,嘗試拍下閃電的過程。攝影師 @852.carlo (Carlo) 近日便曾深夜起來查看天氣報告,再趕赴出外拍攝,他坦言:「拍攝閃電可遇不可求,好多時都『食白果』,不是雨區突然轉方向,或突然減弱,又或者太大雨難以拍攝,每一張閃電作品都來得珍貴。」
雖說能用雷達查看閃電位置,倒不是一味往閃電區附近走去就能拍攝到,而是需要留意雷雨區的走勢,並懂得分析香港地勢。曾在中環9號碼頭拍攝維港上空閃電瞬間的 @wander.damon (Damon) 分享:「我會選一個跟雷雨雲移動成平行方向的地方,起碼不會影影下雷雨雲在自己頭上。另外一定要有蓋的地方,安全為上。」不過,有時候攝影師們也會在審視天氣趨勢和地勢後,選擇到戶外甚或到山上拍攝,Carlo補充道:「我試過在飛鵝山道看到積雨雲在港島發展,便能安心地在山上拍攝閃電;亦試過當雷雨區在深圳灣經過時,有不少影友在流浮山及下白泥等地拍攝到閃電。」
單是拍攝到閃電已非易事,若要再考慮構圖,把香港地標融入照片當中,還要考慮拍攝地點的安全性,更是難上加難,故不少閃電作品都是從家中或室內地方拍攝,卻也捕捉了閃電在不同類型民居上空出現的畫面,形成了不同的景觀。若把這些「閃電照」拼湊起來,也是另一種記錄香港城市的方式。
大雨後滿佈水窞的路面,能夠像鏡面般倒影出周邊的街景;雷電交加的晚上,閃電劃破夜空,與旁邊的高樓大廈形成難得一見的畫面;烏雲密佈之際,在低處盤繞的積雲時而遮擋建築物頂端,時而徘徊在建築物底部,形成一座座「哈爾移動城堡」。惡劣天氣下的香港,還有什麼有趣特色美景?
單是拍攝到閃電已非易事,若要再考慮構圖,把香港地標融入照片當中,還要考慮拍攝地點的安全性,更是難上加難,故不少閃電作品都是從家中或室內地方拍攝,卻也捕捉了閃電在不同類型民居上空出現的畫面,形成了不同的景觀。若把這些「閃電照」拼湊起來,也是另一種記錄香港城市的方式。
大雨後滿佈水窞的路面,能夠像鏡面般倒影出周邊的街景;雷電交加的晚上,閃電劃破夜空,與旁邊的高樓大廈形成難得一見的畫面;烏雲密佈之際,在低處盤繞的積雲時而遮擋建築物頂端,時而徘徊在建築物底部,形成一座座「哈爾移動城堡」。惡劣天氣下的香港,還有什麼有趣特色美景?
圖片提供:
1. @kwgken ,攝於沙田
2. @wander.damon ,攝於中環9號碼頭
3. @tom_hung_wing_yin ,攝於屯門
4-5 & 7-9. @_852.carlo ,攝於飛鵝山、荔景等地
6 & 10. @katy_chibi ,攝於流浮山
1. @kwgken ,攝於沙田
2. @wander.damon ,攝於中環9號碼頭
3. @tom_hung_wing_yin ,攝於屯門
4-5 & 7-9. @_852.carlo ,攝於飛鵝山、荔景等地
6 & 10. @katy_chibi ,攝於流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