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2023

飲茶=食點心?

#香港飲食 #飲食文化 #茶樓 #點心 #點心專門店








小時候每逢週末總會跟著家中長輩「飲茶」,走進家附近「金碧輝煌」的茶樓/酒樓,在門口旁邊的報紙檔買份報紙,再步上茶樓內的旋轉樓梯,踏著茶樓專屬的暗紅色的地毯,吃著點心,最後來一客芒果布甸加煉奶,便度過兩個小時。

如今「飲茶」已非每個家庭的週末指定活動,茶樓亦愈發少見,只剩下屋邨商場或大商場內一些集團經營式茶樓,然而對於不少長者而言,茶樓仍是他們早上習慣到訪的地方——有些會約好幾個「茶友」,既可聊天又能分享點心,多叫一兩個不同款式;有些則獨自一人只點一個點心,慢慢品茶。

你又有多久沒去過茶樓「飲茶」呢?若想吃點心,你又會選擇去哪裡?





旺角太子至深水埗一帶,近年出現了不少「點心專門店」,店面不如茶樓般大,亦沒有大圓檯,一般只夠放十數張兩人座椅,裝潢佈局亦如普通食肆茶餐廳,食客都是肩碰肩「親密地」坐在狹窄的餐廳空間內。若說以往只有日間才能吃點心,這些點心專門店卻往往營業至深夜11時,有些更會通宵營業開放「夜茶」時段。但不論中午還是晚上時段,部分店舖門外總是排起人龍,到底「點心」對港人而言,有多大的魅力呢?

點心專門店規模不大,通常不會像茶樓般提供厚厚一疊點心紙以供選擇,一般只會提供最基本的傳統款式,亦較少創意新穎款式;而有些點心專門店奉上的那壺茶,甚至不會有茶款選擇,亦不是用上茶葉沖泡,而是每檯都喝著一式一樣的「茶包」——「茶」不再是「飲茶」的主角。若在晚市時段到訪,你會發現不少食客都是附近街坊或上班族,兩兩三三地來到叫一個盅頭飯、老火湯、時菜,再搭配幾籠點心。「食點心」彷彿變成平時大家去食日本菜、韓國菜、泰國菜……是一種菜式的選擇,而不再是坐兩三小時聊天聚會的過程。





除了點心專門店外,近年還有一些走新派路線、檔次較高的「點心」中菜餐廳,更推出不少造型有趣、材料特別的創意fusion點心,如豬仔造型的叉燒包、黑金色的流沙奶皇包、番茄味的鮮竹卷、魚香茄子餡料的春卷,或者外皮變成粉紅色的蝦餃等等。餐牌上點心通常選擇只有十多個,卻同時提供小菜麵飯等菜式,卻吸引不少上班族或外籍人士在午飯時段光顧,甚至會一人到訪,叫一個小菜、幾籠點心。

點心是港式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在時代變遷下,仍然會慢慢品茶的人雖然減少,茶樓和酒樓的數量亦大不如前,然而點心專門店的普及,以至在餐廳內包含各種創意點心選擇,好像都在說明人們對於點心的熱愛未有減退。那麼在傳統和新式味道之間,你的心水選擇又是什麼?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