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2023

紅磚依舊

#法定古蹟 #紅磚建築 #上環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 #尖沙咀 #彌敦道 #英童學校





在香港,不少歷史建築物或古蹟都會用上本地出產的花崗石建造,外表主要呈灰白色。紅磚建築卻為城市抹上了耀目的紅色,即使今日本港猶存的紅磚建築並不多,但在密密匝匝的鬧市之間,雜亂無章的現代及後現代建築群中,紅磚依然突出。

尖沙咀彌敦道前英童學校早於1991年便被列入本港法定古蹟,也是現在古物古蹟辦事處所在。上環必列者士街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剛也被列為古蹟。與1902年落成的英童學校同樣以紅磚建造,由何東捐助興建的英童學校採用維多利亞式風格,也因應本港氣候,而設有寬闊遊廊、高樓面及金字瓦頂等特色。由芝加哥建築師Stattck and Hussey 主理的青年會,卻在紅磚基礎上,用上傳統中式的綠瓦頂,將西方新古典主義和折衷主義風格,在本地十分少見。







1918年落成的青年會至今已有105年歷史,一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之前,這裡一直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總部(後來改用作庇護工場及宿舍)。在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外表下,卻擁有全港第一個室內暖水游泳池和全港首個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讓當時的華人也可以享用到先進的體育設施外,也是本地第一集體婚禮的場地。也有不少人記得,作家魯迅在1927年時曾在這裡兩次演講,鼓勵當時人用現代的說話去表達現代人的想法和心情,而不再囿於古文及舊思想的桎梏:「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回顧以上種種,都可以令人想像到青年會在當時所承載著前進的思想和實踐,也是保留這些歷史建築物其中一個重要的意義——人會離開,建築物會老去,可以流傳及影響後來人的,卻唯有是精神和價值觀。魯迅當時相信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人,才能和其他人一起在世界上生活。換到百年後的今日,真的聲音,仍然是那麼罕貴。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