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3

攀登城市的無限可能

#抱石 #運動攀登 #運動 #抱石場





從室內到山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城市的無限可能。

每屆奧運過後,城市中總會因應當屆的賽事焦點引起一股運動熱潮,吸引大眾繼續關注更多奧運以外的賽事,或親身體驗一番,甚或安排子女報讀有關運動課程,培育下一個體育新星。上屆奧運過後,你又有否留意到有哪些新興運動呢?

「這一兩年多了很多新的抱石場開,也多了很多人嘗試這項運動。一開始是因為奧運,大家透過奧運轉播認識到原來有『運動攀登』。」七八年前開始接觸「抱石」(Bouldering)的Alex,坦言剛開始這項運動時,香港只有幾間抱石場,但近年抱石場愈開愈多,有的是擴充分店,更多的卻是獨立經營,Alex的 @mizu.climbing 便是其中之一。








「運動攀登」在東京奧運中首次被列入奧運項目,分三個部分:速度攀登、難度攀登及抱石。當中抱石無需使用攀石繩或安全帶,亦非單單不停向上攀爬,而是需要動腦分析攀爬的路線,借助牆上不同形狀類型的「石頭」完成指定線段。若到抱石場抱石,裝備就只需要簡單一對抱石鞋,因而吸引不少大學生和上班族在課後或公餘到抱石場「輕鬆」度過一個晚上——甚至連打起八號風球的日子,室內抱石場也總有滿滿的人。「最多人一定是夜晚時段,我們開到11點,有客人可能10點9也會過來。抱石不是一種競爭性運動,即使不認識的人,都會互相提點交流,他們來到也不一定只是抱石,這也是我很想營造的氛圍。」

如今熱潮雖減卻不少,但Alex分享他的觀察:喜歡抱石的人都是喜歡挑戰自己。的確,對不少經常出沒抱石場的人而言,每次抱石就像參與一場解難遊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難方法,即使成功「send線」(完成一條路線),仍能在其他人身上學習另一種方式——「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這種「求新」,更能從室內抱石場延伸至戶外山頭攀石。香港山多平地少,坐擁超過300座高高低低的山峰,也有不少行山郊遊徑。對於攀石愛好者而言,島嶼山頭充滿無限可能,因為不少石壁都會安裝適合攀爬的山釦,設置成一條條不同難易程度的路線,例如東龍洲便有八十多條線可以攀爬。從抱石場到重新發掘在山頭攀石的無限可能,或許是抱石熱潮在香港持續下去的原因之一。

在規律的生活尋求挑戰,增添多一種新的可能。你身邊也有一個熱衷抱石的朋友嗎?


圖7及8為 @mizu.climbing提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