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023

怎樣才是好的中英互譯?

#城市散步 #香港街道 #中西區 #招牌字體 #唐樓 #轉角樓







商店或品牌除了產品和服務質素,名字能夠讓人記住也是重點。在中英雙語並行的香港,大部分商店或大廈都將中英名字並排。當你見到兩種語言之間如何互譯時,卻時會發現趣味甚至充滿幽默感, 同時展現出城市某個時期某種潮流或習慣。

Foundation 中譯為「發得順」,「景賜」原來是King’s,究竟是先有中文還是先有英文?人們都希望名字能帶來好運氣好兆頭的心願從來不變,但也可以是一種態度的展示——五金行以「誠信」命名,英文名字卻叫做sincere ,在誠實可靠之餘多添了親切,彷彿讓hardware 也變得溫柔起來。傳統農業社會期望的豐收(rich harvest),來到現代都市則變成了「富裕」的地產銷售,也是一種「與時並進」?而當兩餸飯變成了This This Rice, 又多了一種只有香港式英語才有的喜感。





其實本地不少傳統行業商舖在中文寶號外,都會用英文拼音譯成英文名字,XX記變成XX Kee 便十分常見,也是英殖時期以來的一種慣性。也因為要中英並行,便出現了如何將中英文名恰如其份地分佈在招牌及店舖門外,而兩者都能清晰閱讀的設計。舊式唐樓外的圓柱,可以像對聯一樣左右寫上直行中文書法字招牌或宣傳字眼,英文名字則橫排在上面;轉角唐樓在L字兩邊分別寫上中英文名,都是一目了然的設計,也形成了香港特色的街道景觀。

圖片都是來自中西區的少數例子,若細心去觀察,在你附近的社區,也一定有令人會心微笑的例子。歡迎將你在各區的發現和我們分享!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