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或品牌除了產品和服務質素,名字能夠讓人記住也是重點。在中英雙語並行的香港,大部分商店或大廈都將中英名字並排。當你見到兩種語言之間如何互譯時,卻時會發現趣味甚至充滿幽默感, 同時展現出城市某個時期某種潮流或習慣。
Foundation 中譯為「發得順」,「景賜」原來是King’s,究竟是先有中文還是先有英文?人們都希望名字能帶來好運氣好兆頭的心願從來不變,但也可以是一種態度的展示——五金行以「誠信」命名,英文名字卻叫做sincere ,在誠實可靠之餘多添了親切,彷彿讓hardware 也變得溫柔起來。傳統農業社會期望的豐收(rich harvest),來到現代都市則變成了「富裕」的地產銷售,也是一種「與時並進」?而當兩餸飯變成了This This Rice, 又多了一種只有香港式英語才有的喜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