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23

黃泥涌熟食中心

#黃泥涌熟食中心 #市政大廈 #跑馬地






既是打工仔飯堂,也是遊客的美食天堂,甚至曾為明星食堂——黃泥涌熟食中心,何以令人共聚一堂?


對區外人而言,跑馬地的位置不算「就腳」,往往要在銅鑼灣或灣仔沿電車支線轉入,然而1996年落成的黃泥涌熟食中心,卻引來不少區外人專程光顧,甚至成為遊客訪港的行程之一。

自早上七時開始營業,到了中午時分,黃泥涌熟食中心迎來第一個 peak hour。場內目前有昌記、銖記和祥發三個熟食檔口,在午市提供各式快餐客飯,以相對廉宜的價錢引來在區內醫院、地盤、速遞公司等不同行業的人前來午膳,人多時更會在原有桌椅外加開摺擡。人頭湧湧的情況一直到下午一點半後才開始散去。這時,換上一些衣著悠閒,避過午市人潮的街坊出現,悠閒地用餐,更不時與食檔員工閒談,場內的節奏頓時緩慢下來。







到了晚市時段,只有銖記和祥發兩檔營業,餐牌亦換了樣:從經濟實惠的炒粉麵飯,變成海鮮小菜——由午間時迎合打工仔快速「醫肚」的需求,變成跑馬地區內難得一見的大牌檔風味。銖記陳老闆形容,在最熱鬧的年代,「試過一晚最多做五轉,過百圍檯,客人由黃昏五時已經大排長龍!」顧客除了來自九龍新界,連外地旅客也會慕名而來——例如逢星期三晚當快活谷馬場舉行夜賽和表演,不少馬迷和遊客都會順道到此吃飯;又例如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完結之後,奇裝異服的遊人也會從大球場徒步過來,吃飽了再坐電車前往灣仔的酒吧。

陳老闆說,疫情後旅客人數仍然有待回升,現時顧客仍然以區內居民為主—跑馬地向來是不少名人明星聚居的地方,更不時以街坊的身份光顧熟食中心內的食肆,因此黃泥涌熟食中心曾經又名「明星食堂」,更不時會引來狗仔隊的守候。「因為我哋已經見慣,唔會特別理會,所以佢哋更願意喺到食飯。」今時今日雖然已甚少再有同樣的場面,黃泥涌熟食中心已「回復平凡」,但每天隨著時間和餐牌的變換,這裡仍然固定上演著人潮交替的風景。




七十年代開始陸續於香港各區出現的市政大廈,將街市、圖書館、體育場館等文康設施匯集於同一幢建築物內,熟食中心也成為箇中重要一環,甚至變成市政大廈以至區內的特色,成為香港特色飲食空間一種。黃泥涌熟食中心因為鄰近大球場及馬場,又身在跑馬地社區內,因而擁有不一樣的客群和氛圍,一如從前的渣華道街市東寶小館,或者深受行山人士歡迎的大埔墟熟食中心等,同樣身在熟食中心內,卻各有特色,在多元的食物選擇和平民化價錢外、寬敞且能夠高談闊論的環境、與店家有說有笑的人情味,共同構成了一種類近於昔時街上大排檔的氛圍,是新式食肆或商場foodcourt所無法取代的風味,而這種庶民風味,正正是香港飲食及生活文化的精髓一部分。

你心水的特色熟食中心,又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