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也斯 #陳慧 #香港文學 #明信片#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寄住香港
她筆下的男男女女,半生都是一筆流水帳,在日常的生活瑣碎中消磨、成長。我們何嘗不是?大環境永遠在流轉更迭,太多事我們還沒趕得及弄明白,便匆匆而過....

#城市日落 #懸日 #曼哈頓懸日 #旺角 #亞皆老街 #山道 #山道天橋 #皇后大道西 #屈地街 #汀九橋
冬去春來,日照時間漸漸拉長,終於等來了傍晚下班天尚未黑的季節。若在網上搜尋日落觀賞地點,總離不開那些需要上山或坐車坐船前往的偏遠地方,如元朗流浮山的下白泥泥灘、鯉魚門三家村的燈塔石堆....

#香港社區 #將軍澳 #鴨仔山 #香港郊遊 #行山 #後山 #休憩空間 #公共空間 #公園 #自然生態 #退休人士 #種植
群山環繞的香港是行山人士的天堂,除了熱門的長途山徑如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或者大帽山、鳳凰山等,不少民居與郊野更往往只是一個馬路之隔,甚至在居所面的後小山頭締造一個康樂休憩用地,成為屋企的「後花園」....

#有時 #有時是什麼 #黑膠唱片 #類比音樂 #油麻地 #Analogue #VinylRecords
當串流音樂成為日常,音樂隨行隨走,很方便也有無限選擇,但有時候,反而難以聽到音樂最真實的一面。現場音樂會固然是一種集體投入音樂、難以被串流取代的體驗....

#公共空間 #休憩空間 #寵物公園 #天橋底 #茘枝角 #美孚新邨
對上班一族來說,每日午飯吃什麼在哪裡吃和誰吃,絕對可是agenda item的首位。一些商業區會被大家戲稱為「美食沙漠」,甚至直接影響應徵者在該區工作的意欲....

#機場 #赤鱲角 #青馬大橋 #屯赤隧道 #屯赤公路 #青嶼幹線
復活節緊接著清明節,長假期加上疫情退去,大家都回復往常出國度假的習慣。坐著車繞上青馬大橋,看著車窗外高高低低的懸索一一掠過,這段通往機場的路程總像是昭示著每一趟旅程的開端....

#張國榮 #哥哥 #香港展覽 #流行文化 #香港文化博物館
轉眼之間,「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0年之久,然而直至現在仍會不斷有新的「後榮迷」(即在張國榮逝世後才喜歡上他的粉絲),因為哥哥的影視作品、歌曲、演唱會表演片段等而深受其影響....

#2023就係香港春季號 #既遠且近的半山 #BeingHongKong #midlevels #己連拿利天橋
跟旁邊七十年代後建起的半山樓,以及綠油油的香港動植物公園對比起來,以水泥打造的己連拿利天橋散發著粗獷的氣息,而它身在的位置、形態及結構,則儼如科幻小說中的天空之城....

#香港藝術家 #公共藝術 #香港藝術館 #hkmoa
藝術的價值不止在藝術市場裡體現,藝術家的創作也往往因為人的參與而變得更豐富。這個週末剛剛在尖沙咀香港藝術館和太空館旁邊空地出現的大型藝術裝置《路過蜻蜓》,便將上面的想像就變成實體經驗....

#香港社區 #藝術月 #黃竹坑 #田灣 #工廈 #明渠
三月正值香港藝術月,從畫廊林立、雲集PMQ和大館、大街小巷隱藏壁畫創作的中上環區,至舉行每年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盛事Art Basel的灣仔會展中心,再到近年戲曲中心....

#廣東話 #粵語 #俚語 #香港文化
搵食大過天,但食本身是什麼?時下人人都講飲講食,但往往在後面加上「文化」二字——飲食文化,整件事又好像立刻「升呢」了?「食,說到底就是吞食,是每個人的原始慾望。」

#2023就係香港春季號 #既遠且近的半山 #BeingHongKong #midlevel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既不在半山居住、上班或者上學,甚至從未踏足過半山,因而感覺半山和我有著很遠的距離....

#城市散步 #街頭拍攝 #街拍 #香港展覽 #香港攝影 #何藩 #霓虹燈
霓虹招牌拆下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不時總聽到一些慨嘆香港當年「霓虹之城」的街道景色再不復見。隨著城市急速發展,多少舊建築靜悄悄地拆卸重建,每天行走的交通工具也換了一批....

港府在1972年推出「十年建屋計劃」政策,目標在十年間為180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而香港公營房屋政策亦逐漸從戰後五六十年代的徙置屋邨,以滿足人口暴增帶來的龐大住屋需求....

#2023就係香港春季號 #既遠且近的半山 #BeingHongKong
不少人印象中的半山是豪宅和名校林立,也總是塞車。試想像,假如半山可以像外國那些歷史悠久的舊城區一般,以行人路主,半山的發展應會完全不同....

吃粥,彷彿總是與生病、腸胃不適或寒冷天氣掛勾——身體不適時,為了吃得清淡或容易消化,家裡或會煮一鍋瑤柱白粥,又或到附近粥舖買一碗明火白粥....

#城市公園 #圍欄城市 #香港花樹 #維園 #九龍公園 #城西公園
正值花季,城中又正在舉行大型花展,相片中的香港處處花海。三年無法外遊,大家終於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原來也有著不少特色花樹。花,不一定是外國的特別靚....

龍虎山擁有香港面積最小但蘊藏著豐富歷史及多元生態的郊野公園,而本名為龍虎山教育中心 @lungfushan的小白屋,則讓人每次行完龍虎山進入鬧市之前,提供了一個有別於香港郊野公園與別不同的體驗——在經過活化的百年歷史建築內....

近年不少人都喜歡前往南生圍旅遊,甚至以魚塘和濕地做背景拍攝婚紗照。其實在六十年代南生圍發展魚塘之前,當地居民早於三十年代便在當地開墾鹹水田,又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養殖今日已消失的基圍蝦....

沒有鐵路覆蓋,半山居民主要依賴私家車代步,而在九龍東的秀茂坪,小巴和巴士總是在路上頻繁穿梭。如果以觀塘站為起點步行,穿過月華街一直向上,由翠屏、曉麗苑、秀茂坪南邨,再到寶達、安達,約半小時的路程....

位處金鐘站上蓋,連接著金鐘區內多座商業大廈,又能通往太古廣場和香港公園的金鐘廊,自2014年起便傳出拆卸重建計劃,但遲遲未有進展,而上月政府公布的來年度賣地計劃終納入了金鐘廊的地段....

#康文署 #LCSD #香港海防博物館 #軍事史蹟 #香港保衞戰 #抗日戰爭 #筲箕灣 #鯉魚門
小小的香港,軍事史蹟卻一點都不少 ─ 位於維港東面入口的鯉魚門,不只一個食海鮮的旅遊景點,更是一個見證香港歷年海防及軍事變化的重要地方....

龍虎山擁有香港面積最小但蘊藏著豐富歷史及多元生態的郊野公園,而本名為龍虎山教育中心 @lungfushan的小白屋,則讓人每次行完龍虎山進入鬧市之前,提供了一個有別於香港郊野公園與別不同的體驗——在經過活化的百年歷史建築內....

木棉花、黃花風鈴木、炮仗花、宮粉羊蹄甲……這些春天的花,淡淡的花香和絢麗的外表,是療癒人心的特效配方。緊隨而來的,是鳳凰木一蓬蓬有如星星之火的紅花,點燃著整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