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3

霓虹豔色下的香港街頭

#城市散步 #街頭拍攝 #街拍 #香港展覽 #香港攝影 #何藩 #霓虹燈








霓虹招牌拆下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不時總聽到一些慨嘆香港當年「霓虹之城」的街道景色再不復見。隨著城市急速發展,多少舊建築靜悄悄地拆卸重建,每天行走的交通工具也換了一批....社交媒體不時亦會見到對比今昔街道的相片,懷緬當年的美,或感嘆未能親身經歷相片中的那個「舊香港」,那麼透過不同年代攝影師的鏡頭,又能重組拼湊出怎樣的香港街頭風景呢?

五六十年代,何藩透過光影和幾何構圖,記下了那還未填海發展的海岸和大街小巷,也捕捉了香港人的身影面貌,他們臉上流露出屬於那個年代的一份堅韌;七十年代,擔任雜誌攝影記者的Robin Moyer同樣捕捉一塊塊香港人的臉孔,營營役役的身影背後,每一個都有各自的奮鬥故事;八十年代,Greg Girard 選擇記錄九龍城寨內不為人知的日常面貌,捕捉路上帶著半分朝氣半分迷惘的年輕臉孔,差不多同期,Keith Macgregor 卻拍下黃金年代下滿街的霓虹燈牌,利用霓虹燈光呈現城市五光十色的一面。







不同年代的攝影師固然看到不同的街頭風光,即使在同一時代,他們的鏡頭下也會見到截然不同的香港城市景貌。「每個人走在同一條街上,都會觀察到不同的事物,因為大家觀看的角度都不一樣。」本地攝影師Jason Au,2017年初次接觸攝影,受何藩的攝影作品啟發後,亦特別喜歡以黑白幾何的角度觀看城市。來到2023年,街上固然沒有昔日的霓虹燈海、一列列的特色唐樓、懷舊電車巴士,但仍有屬於這個年代值得記錄的各種時刻。「這張相是在愉景新城拍的,因為疫情有限聚令,所以大家剛好分散坐開,裡面其中一個正是負責巡查的職員。」

大家總是邊緬懷著舊香港的美好,邊笑稱現在是「美麗新香港」;然而在當代攝影師的鏡頭下,也有他們各自眼中的「美麗新香港」。Romain Jacquet-Lagreze 把視線放諸山頭,嘗試在樓宇之間、海岸之上尋找獅子山的蹤影;Walter Koditek 則留意城內的摩登建築,從中觀察香港獨有的建築景觀;Michael Kistler 嘗試捕捉有別於八十年代的霓虹街景;KC Kwan則在夜闌人靜的凌晨時分,拍下城市沈睡時的街頭....




在人人都手握一部具備專業攝影功能的智能手機的時代,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成為了「街頭攝影」的對象。下次在街頭漫步遊走之際,不妨嘗試換個角度,或多花點時間駐足在同一個地點,深度觀察,或許你也會看到不一樣的街頭風景。
《香港街頭》藝術家聯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16日(逢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bluelotusgallery (上環磅巷28號地下)

圖片提供: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1. Jason Au, 'Social Distancing' Hong Kong 2020
2. Fan Ho, 'Old Street Kaleidoscope 老街萬花筒‘, Hong Kong 1955:2011
3. Keith Macgregor, 'Temple Street Market from Above', Hong Kong 1985 (KM-304B)
4. Michael Kistler, 'The Sequel is Rarely As Good', Hong Kong 2022
5. Greg Girard, 'Sheung Wan Street Scene', Hong Kong 1975
6. KC Kwan, 'Homebound #20', Hong Kong 2012
7. Romain Jacquet-Lagreze, 'Hong Kong Bound - 香港戀‘, Hong Kong 2023
8. Walter Koditek, 'Murray Building P263', Hong Kong
9. Fan Ho, 'Dreamscape 夢境', Hong Kong 1962:2010
10. Greg Girard, Woman at tram stop, Central, Hong Kong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