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時候會令你想吃一碗熱騰騰的粥?粥可會是你的comfort food? 當城中的傳統粥店買少見少,你又可會感覺若有所失?
吃粥,彷彿總是與生病、腸胃不適或寒冷天氣掛勾——身體不適時,為了吃得清淡或容易消化,家裡或會煮一鍋瑤柱白粥,又或到附近粥舖買一碗明火白粥。在天氣驟冷的那幾天,粥舖門口亦會突然排起長龍,不少人都嘗試在住所或公司附近,尋找一個既廉宜又暖身的選擇。
那些我們自小常聽到的艇仔粥、皮蛋瘦肉粥、魚片粥、及第粥......都屬於「廣東粥」。若光顧一些潮州食店或打冷檔,還會品嚐到「潮州粥」——廣東粥綿滑,分老火粥和生滾粥,前者會把食材和白粥一同熬煮,後者則是在最後才加入各種配料,保留食材原來的味道;潮州粥則是粥水較多,一般會看到水米分離,潮洲人更有吃粥水補充營養的傳統。


雖然這些常見的粥品均非香港獨有,然而粥檔卻算是本地特色飲食空間之一。昔日街上的大牌檔,或者不少舊式屋邨的「冬菇亭」,都能找到粥檔的蹤影,如愛民邨的明利油器粥品、黃大仙的三和粥檔等,通宵營業的冬菇亭曾經照顧了不少夜更司機或熬夜工作的上班族,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夠以粥粉麵當作宵夜或早餐的地方。而在地舖經營的粥舖,簡單裝潢之中亦各有特色——紙皮石地磚,螢光橙綠或米黃色的粥碗和餐具、一大窩冒著熱氣的白粥、一整排的砂鍋、油膩的銀色油器櫃,部分亦會迎合地區顧客需要,也幫補收入,在粥麵以外同時售賣其他點心或燒味。
旺角兩間傳統粥麵店富記和好旺角相繼決定將於三月尾結業,兩家店子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仍是全場坐滿,卻因為老闆即將退下火線而決定結業。這些平民化的傳統粥店愈來愈少,除了因為老闆們年紀老邁外,也因為城市空間和飲食習慣一直在變——大部分大牌檔及冬菇亭已經消失,只有一些地區熟食中心仍留有粥檔; 人們也有了更多不同飲食選擇,粥不再是大家三餐主食的普遍飽腹之選。而在經營成本日益高昂的香港,肯花時間功夫細心去煞老火粥的店子也愈來愈少,又或者需要加入不同配料以賣得更好的價錢。即使市面上仍有連鎖粥店,也有個別新式食店或高級食肆仍會提供粥品,但從前隨便在街上便可以吃到價廉物美的粥麵,卻成為愈發罕有的味道。
一種傳統飲食的消失,即使對我們日常生活未必有切身影響,消失的除了是味道,也反映著某種生活形態以至城市空間的變化。當粥這種平民化的傳統食物都變成罕貴,在香港的庶民飲食當中,還有什麼最令你懷緬?
旺角兩間傳統粥麵店富記和好旺角相繼決定將於三月尾結業,兩家店子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仍是全場坐滿,卻因為老闆即將退下火線而決定結業。這些平民化的傳統粥店愈來愈少,除了因為老闆們年紀老邁外,也因為城市空間和飲食習慣一直在變——大部分大牌檔及冬菇亭已經消失,只有一些地區熟食中心仍留有粥檔; 人們也有了更多不同飲食選擇,粥不再是大家三餐主食的普遍飽腹之選。而在經營成本日益高昂的香港,肯花時間功夫細心去煞老火粥的店子也愈來愈少,又或者需要加入不同配料以賣得更好的價錢。即使市面上仍有連鎖粥店,也有個別新式食店或高級食肆仍會提供粥品,但從前隨便在街上便可以吃到價廉物美的粥麵,卻成為愈發罕有的味道。




一種傳統飲食的消失,即使對我們日常生活未必有切身影響,消失的除了是味道,也反映著某種生活形態以至城市空間的變化。當粥這種平民化的傳統食物都變成罕貴,在香港的庶民飲食當中,還有什麼最令你懷緬?
圖1,2,9,10 好旺角粥麵專家
圖3,4 妹記粥品
圖5,6 卓記粥品
圖7,8 富記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