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23

那片被抹去的園林

#中環 #雲咸街 #香港街道 #香港展覽 #本地藝術






你知道雲咸街在哪裡?當城市不斷被改頭換面,如何可以追溯街道或景物的原貌?

自開埠以來,中環向來是香港的中心地帶,不但是當年最早開發成維多利亞城的地區之一,亦是昔日不少銀行總部、政府建築、碼頭、會所等坐落之地。今日雖然陸續出現了新的核心商貿區,如港島東的鰂魚涌、九龍東的啟德,然而中環區內的商業活動依舊頻繁,皇后大道中上總是熙來攘往,肩碰肩地等待著一個個馬路燈位。

位處皇后大道中和畢打街交界的雲咸街,在1842年開通,呈U型的斜坡街道,連接起當時同期開通的皇后大道中和荷李活道,亦是香港早期闢建的道路之一。與蘭桂坊只一街之隔的雲咸街,在靠近荷李活道一段全是酒吧、餐廳,即使在下午時分也會有客人進內小酌;而通往皇后大道中的一段斜路,則主要是商業大廈和該處唯一保留至今的歷史建築——藝穗會和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建築物前身乃是舊牛奶公司倉庫。





酒吧、餐廳、商廈、倉庫……你能想像昔日雲咸街的明信片上面卻是寫著「Flower Street」,被稱為「賣花街」,而在19世紀時它與毗鄰的擺花街同樣是花檔林立,更隱藏著一個私人花園Green Bank? 


「現在在雲咸街上唯一能找到的花樹是對面那棵洋紫荊,但以前Green Bank曾種植了過百種外來植物花卉。當年假如想引入新品種,亦會把它帶來這個花園。到後來Green Bank拆卸,便移居到附近的香港動植物公園。至於以前那些花檔,你若轉入德己立街還會見到一些。」本地藝術家謝淑婷(Sara)@sara.tse.artist 近日在位於雲咸街上的Wyndham Social舉辦展覽,歷經一年的籌備,期間卻發現了雲咸街上的「小秘密」——在這片石屎森林之中曾經有一個把外來植物帶來香港落地生根的園林。「我還做了很多資料搜集,現在馬莎位置以前是一片石山,而雲咸街1-3號以前其實是《南華早報》的建築,這條街還有很多報館,所以現在外國記者協會才會開設在這裡。一切其實都能夠追溯喔,都是有原因的。這條街以前還有很多『執字粒』的檔口。」

城市裡的歷史痕跡逐一抹去,或被新事物慢慢遮蓋,每日遊走其中的我們,或未有發現或思考它原本的模樣,Sara卻希望將自身經歷連結到城市生活,由展覽所在的雲咸街、來自新界排頭村美術教室的木窗框,以至她曾經就讀卻面臨清拆的葵涌公立學校的一磚一瓦,藉著藝術創作將記憶一一留住。








「它們不是已經消失,就是即將消失;不是即將消失,就是被改頭換面。」每天居住、工作的社區中,你又有否留意經歷著怎樣的變化呢?


「生,存,在」謝淑婷個人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3月27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9時
地點:中環雲咸街33號地下


圖3、6-9為 @wyndham_social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