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23

驚蟄將至,打你個小人頭

#驚蟄 #打小人 #小人婆 #鵝頸橋





驚蟄將至,你也會到鵝頸橋下「打小人」嗎?


下周一(3月6日)便會迎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意味著大地回暖,蟄居動物昆蟲結束冬眠,然而來到今日說起「驚蟄」,更多人知道的或許是「打小人」習俗的吉日。去年驚蟄正值第五波疫情爆發,平日擺滿好幾檔「小人婆」的熱門勝地鵝頸橋下,多年來首度被規定不能進行任何香火拜祭或「打小人」活動,檔口被膠帶圍封,更長期安排警察駐守,以防有婆婆偷偷開檔。

一年過去,限聚令、隔離令、口罩令相繼取消,距離驚蟄尚有近一個星期,臨近傍晚的鵝頸橋下卻開始人多熱鬧,既有專程過來拜訪的熟客,也有來香港旅遊觀光的旅客,還有下班路過好奇看看,或特意前來拍照紀錄的市民。今年鵝頸橋下有六檔「小人婆」:年資最長、打小人資歷長達十多年的梁婆婆和趙姑,入行五六年、熱情四處拉客的融姑和紅姑,還有剛在疫情期間跟著姑姐梁婆婆入行的雲姑,她們各自擺放觀音神像、香爐香燭,拉起紅色橫額標明自己名稱,並稱「持有打小人牌照」——細問之下才知道所謂牌照原來是指商業登記牌照。







到訪當日雖不至於人頭湧湧,年屆88歲的梁婆婆卻分享道,雖說一年365日都能打小人,基本上她每日只會開12至6點便收檔歸家,但一到驚蟄正日,這裡卻會大排長龍,從早打到晚,一日可以做百多個客。站在鵝頸橋下觀察期間,婆婆們總會熱情誠邀打個小人,打小人也往往能反映時勢所趨。「你想打咩都得,有啲(客人)平時做嘢需要對客嘅咪會黎打小人,你想打感情又得,打健康又得,今年就少咗人會打疫情喇。」原來打小人不需要指名道姓,也不只是看著小人婆拿著舊鞋邊拍打邊喊出那串大家都聽過的「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地透」口訣,而是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上香拜祭後,婆婆會先拿著小人紙唸出一連串化解的口訣,繼而拿著貴人紙再唸出祈福的口訣,緊握客人雙手贈福,最後「擲筊」扔出一下一上的聖杯便吿完成,看婆婆心情有時還會送上一個三角符傍身。

日落時分的鵝頸橋下,有著溫暖的夕陽光線,灑落在婆婆、神像和到訪的客人身上,很難想像這是傳說中最適合打小人的陰暗「三煞位」——鵝頸橋位處三岔路口,分別通向堅拿道西、堅拿道東及軒尼詩道,且位於橋底,煞氣大能夠克制小人,亦較容易招惹鬼神。打小人是否真的能除厄運,梁婆婆直言:「信則有。不信則無。」不少人年中數次到訪,或許亦是求一份心安;作為路人或旁觀者的,或許亦能趁著驚蟄節氣,一窺這份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傳統,也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