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2023
大坑西邨,遙遙無期的重建清拆
#香港社區 #大坑西邨 #石硤尾 #屋邨重建




位於石硤尾站旁邊的大坑西邨,自1965年落成至今已近58年光景,外牆油漆早已剝落,放眼邨內八幢樓宇的單位窗戶,不少已不見任何生活痕跡,沒有衣服懸掛出窗外,也沒有植物盆栽點綴。邨內不時尚見年邁的居民上落於樓梯之間,或坐在邨內長椅之上。誰會想到,從前這裡是街坊口中的「屋邨豪宅」?
年中不時聽聞有關大坑西邨清拆的消息,有說2022年年底便會「正式」清拆,但踏入2023年,卻又變成了在3月底前居民會遷出。大坑西邨的重建計劃其實早於2014年便第一次提出,當時提議重建成5000伙青年居屋單位;後來在與居民會面協商後,又在2015年改為保留部分單位作原居民安置之用。城規會在2016年批准落實大坑西新邨的重建規劃建議,2020年施政報告亦再次提出重建大坑西邨計劃,並安排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於2021年簽訂合作備忘錄。
然而來到今天,大坑西邨的清拆工作仍未有落實開展日期,你又可會好奇,為何這條58年樓齡的舊屋邨,與一般公佈的屋邨重建計劃有著如此大的差別?


雖以「邨」命名,大坑西邨卻非公共屋邨,而是一條私人屋邨,是當年政府批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負責興建,惟訂明落成後需提供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安置當年石硤尾徙置區一帶受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乃是當時由民間力量主導的房屋興建模式例子之一。相比同期於六十年代興建的政府廉租屋邨,大坑西邨單位擁有獨立廁廚,且空間相對寬闊,樓宇間還留有休憩空間,是街坊們口中的「屋邨豪宅」。儘管如今牆壁油漆剝落,遊走其中還能看到特色的通花磚牆,土黃、磚紅、草綠等鮮豔配色設計。然而由於大坑西邨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管理,重建工作並非由政府主導,居民亦不能如同其他公共屋邨般,確保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故才在多年間衍生出不少有關重建、安置和遷回的拉鋸。
雖說是私人屋邨,大坑西邨也是不少人從九龍塘和南山邨一帶走向石硤尾的「捷徑」,邨內有著一套自己的屋邨管理系統模式:如包圍在植物牆架之中的「保養部」,是負責邨內大小工程維修的部門,工人們駐守在辦公室內,閒時便在門外栽種起了一盆盆的植物;又如邨內地下店舖曾開滿照顧居民生活日常的眼鏡舖、百貨店、理髮舖、報社、中醫診所、大茶樓、皮業公司,然而隨著年輕一代居民陸續遷出,住客減少,如今只剩數間商舖尚在營業,其他的卻只留下了一塊老式招牌。在邨內開眼鏡店40多年的李小姐坦言,主要做街坊客的他們早已少了不少生意,偶爾還有一些舊客會跨區回來光顧,但若大坑西邨真的清拆重建,一眾商店皆不會另獲安置舖位,現在唯有等待清拆後結業。
3月限期將至,大坑西邨今次又會否如期遷出清拆?重建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市建局和政府之間,誰又會肩負起照顧現有居民的安置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