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五十年代,上海歌壇人才輩出,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數周璇、李香蘭、姚莉、白虹、白光、龔秋霞和吳鶯音,更被譽為「四十年代上海歌壇七大歌星」,部分還歌影雙棲出演電影。當年不少上海歌手隨著戰亂轉到香港發展,而《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來香》等便是從該年代流傳金曲之一。
當年「海派歌手」雖多,你又可知道第一位簽約倫敦EMI廠牌、第一位早於六十年代便前往歐美及中東國家表演、第一位擁有自己歌友會的歌星是誰呢?
人稱「潘姐姐」的潘迪華,出生於三十年代的上海,並於1949年跟隨家人移居香港,同是當年的海派歌手之一,若論年齡輩份該屬周璇、姚莉等人的後輩。活躍於五六十年代,潘姐姐的演藝生活不但與前人有所不同,亦踏上了不同的星途——而一切或許都與她的個人背景和經歷息息相關。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還是一個五光十色的商埠大都會,潘姐姐在上海接受高級教育,畢業於上海女子中學,並修讀該校著名的音樂科系。移居香港後,她跟其他歌手一樣,活躍於夜總會吸取表演經驗。正因爲她能說流利英語,且有舞台經驗,才有機會創立自己的一套「中曲西詞」風格,以英文歌詞翻唱中式曲調,並到外國表演,讓當地聽眾能夠以較「易入口」的方式認識中式曲調,成為她自傳中所述的「旅行明星」。


假如潘姐姐早十年出生,會否能成為「旅行明星」呢?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擁有著中西橋樑的優勢,是故潘姐姐能夠周遊列國,而隨著政府於1965年放寬旅遊簽證並悉力發展旅遊業,亦令西方國家對香港這個能夠一窺東方的「文化窗口」倍感興趣,也造就了潘姐姐於六十年代成為第一位簽約倫敦EMI唱片公司的歌星,並於1965年後開始代表香港,出席香港旅遊協會舉辦的國際演出活動,以「中曲西詞」擔起「宣傳香港」的任務。
不同的時代背景加上歌手自身經歷,便會造就不同的明星和潮流,一如六七十年代的band sound樂隊潮流、八九十年代的梅艷芳張國榮……從前潘姐姐的作品總被扣上「走得太前」的形容,轉眼60年過去,重看重聽當年的流行電影和歌曲,又有什麼令你驚訝的特色呢?
《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
日期:即日起至10月23日(逢星期二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南豐紗廠CHAT六廠(荃灣白田壩街45號)
日期:即日起至10月23日(逢星期二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南豐紗廠CHAT六廠(荃灣白田壩街45號)




圖3、5-7及10為 @mill6chat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