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畫一幅屬於自己的「香港回憶地圖」,你的街道回憶會散落在什麼地方?
每日生活在這個城市當中,我們都各自在街道和建築之間留下了一些足跡和記憶,重新走過同一個地方之際,你又會否輕易回想起當初發生的種種,甚或憶起最細微的細節呢?「街道回憶是一件好common(普遍、共同)的事,最基本的例如大家在哪裡拍拖、分手這些都會記得——我試過跟朋友走過某條街的時候,他會跟我說可不可以兜另一邊,我便知道是大家都有的情感記憶,只是我再比其他人記得更多更仔細。」把過去10年的文字集結成書出版《訊號山劇院》的林兆榮 @swingtheflaneur,把一個個在香港以至外國旅行發生的故事書寫下來,不時在文字之間總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地區街名和巴士路線,描寫得尤為仔細。「因為是我熟悉的東西,是我的strength(長處),會令故事更加立體,但更多時候我是無意識地放進這些元素。」
大至地區回憶,小至記路方法,每天走在同一條街道,生活在同一個地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記憶方式,也有著不同的觀察點,才會建構起那份獨一無二的連繫。「對我來說,可能是因為自小喜歡看地圖、巴士路線圖等。每一區都有primary road(主要道路/幹道),當你記得primary road的時候,便會大致上理解一個地區的結構,無論你怎樣走,只要兜上那些主要道路,你便會重新找到方向。但我也試過,當時去了幾次西半山,也不太connect(連繫)到這個地方,可能是因為那邊一帶都是住宅,我也沒有朋友居在那裡居住生活,直到後來想起一個自己小時候與己連拿利的故事,我才找到與這個地方的連繫。」把生活中聽到的小故事,重新連繫上自己走過的地方,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街道回憶。


日常坐車,你會留意車外風景,還是爭取時間補眠或低頭玩手機呢?「我會向預購的讀者推薦一條巴士路線,有些會問想要一條能夠看山看海的;其實有不少路線都都可以,但有一條我是絞盡腦汁才想到——他說每日都要來往九龍城和石硤尾,兩個都是『內陸』地區,但他想坐一條沿途能看到海的巴士路線。」巴士和小巴除了是穿梭城市的交通工具,也能想像成一種觀察工具,坐在車上去觀察外面的世界,滿足自己內心所需。
今個假期,不妨撇開尋找點對點的「正確答案」,登上一條只是為了看風景的巴士路線,為自己的「香港回憶地圖」增添幾筆回憶。
圖3-4為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