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5/2023
昔日的漁村小島,如今都變成了什麼模樣?
長洲太平清醮每年佛誕舉行,雖然今年島上未能搭砌三座標誌性的「大包山」,只能以掛畫取代,但相信仍會吸引不少人專程坐船到長洲感受打醮和飄色巡遊的熱鬧氣氛。
事實上,打醮並非長洲獨有的傳統,「醮」意指祭神,是一場感謝神明、祈求平安的祭祀儀式,後來才發展成民間祭典活動。除了長洲以外,不少村落島嶼都有各自的打醮活動,且舉辦週期、時間不一,例如沙頭角慶春約十村每十年會在9-10月(臨近重陽)舉辦一次,又如吉澳同樣每十年在9-10月會舉辦一次大型「安龍太平清醮」—— 上一屆安龍太平清醮便在2016年舉辦,為期四日,吸引了不少吉澳原居民回島一同慶祝。
位於香港最北端的吉澳和毗鄰的鴨洲,昔日皆為漁村島嶼,然而島嶼命運與鄰近的沙頭角客家村落相若,島上村民於六十年代起因移民政策放寬而陸續搬到外國工作定居,單計鴨洲邊有近八成人口漂洋至英國,主要落腳於紐卡素、愛丁堡和新特蘭,當中紐卡素更有小鴨洲之稱。漁業沒落、村民移居,昔日的漁村小島彷如一個個剩餘的肉身,只剩下島上的房屋建設,留下一副軀殼。
同樣是漁村島嶼的長洲,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有別於吉澳和鴨洲,長洲位於香港島以南,較鄰近港九市區,地理位置先佔優勢;而當年長洲在漁業以外,亦有發展造船業,更有不少輕工業的工廠落腳,直到七十年代陸續發展旅遊業之際,島上仍有不少居民居住,保留了一份島民的生活面貌——雖然吉澳和鴨洲至今仍有十幾人短住或長住,頻繁往來他們在島上和沙頭角的居所,亦有移民村民在退休後回流,近年遊客增多後,逢週末更有餐廳士多營業,但若曾到訪這兩個島嶼,空氣中還是瀰漫著一種人去樓空的凋零感覺。
若非島上村民或持有沙頭角禁區紙的居民,出入吉澳和鴨洲的方法只有一個,便是從馬料水乘坐街渡,而街渡只在星期六日營運,且每日只有一班。隨著沙頭角禁區逐漸開放,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展開,吉澳和鴨洲的未來還會有什麼不同嗎?
【剩餘的肉身】鴨洲和吉澳 明信片系列一套八張,原價 $100
-> 網店優惠 $80立即下單:bit.ly/43lyxNX
Follow Us
︎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