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23

夢工場的美術工匠

#香港電影 #港產片 #電影美術 #美術指導 #服裝指導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道具、服裝、佈景……除了演員以外的其實都是電影美術的一部分。電影美術就是把劇本的文字故事具象表達,幫助導演把故事呈現出來。我們做的事其實就是『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劉天蘭(Tina)@toliutina 分享道。以「無中生有」為題,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籌辦,從電影從業員的角度,透過展覽呈現這個從文字變成具體影像的幕後世界。

「有時候劇本寫得很仔細,我們便需要非常忠於劇本原著,例如《傾城之戀》裡提到白流蘇身穿像藥瓶的綠色玻璃雨衣,當時便真的準備了一件綠色膠雨衣。」另一邊廂,美術指導和服裝指導卻亦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即使每套戲都要用到的相架、檯燈等常見用品,他們亦會儘量製作出不一樣的設計;即便是同一套電影中亦能變出多種造型以豐富角色。「這是《梅艷芳》電影真實的服裝名單,我們一共製作準備了二百多套衫。」




從40年代陸續有內地藝術家南下到香港發展,到60年代受歐美文化影響,及至70年代新浪潮風氣席捲而來,香港的電影美術一直在演變發展,亦體現於服裝設計之上——昔日粵劇大戲內的古裝、《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帝后大朝造型、日本戲服設計師和田惠美為張曼玉於《英雄》所設計的紅色古裝、張叔平在《重慶森林》為林青霞打造的乾濕褸加太陽眼鏡金髮look、Tina在《東成西就2011》設計的天神阿修羅造型……香港電影美術的特質,正是在於吸收了東西美學,成就了一份只有香港能孕育呈現的視覺美學。

雖說是美術,但電影美術從不只是弄得美輪美奐,有時候反而越爛、越醜,場景卻是越「靚」,就像電影《智齒》曾動用八台貨車的垃圾造景,搭造一個陰沈而黏濕的廢墟,而展覽亦嘗試把電影中的部份場景重現。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會長文念中 @manlimchung 補充道:「那段時間若問美指(麥國強)在做什麼,他會回答你,每日都在執垃圾。」







近年在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下,陸續出現新晉導演有機會創作自己的電影,電影行業亦普遍多了小型製作和本土主題電影的出現,又迎來新的改變。「正是因為多了小型製作和本土主題電影的出現,不同主題下電影美術變得更多元化,就如最近的《窄路微塵》、《流水落花》也多了人留意討論電影中的服裝設計,我們也很樂見。」

未來的香港電影美術又會如何繼續如何變化進步,繼續在片場中創造無限可能呢?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日期:即日起至9月4日(逢星期二閉館)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6時(逢星期六日開館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 專題展覽館一至二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